行業資訊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
廣西肉牛節本增效典型案例如下:
典型企業:廣西桂林市平樂縣某公司
養殖場地點:桂林市平樂縣源頭鎮
開始養殖時間:2013年
牛群結構數量:存欄2000頭(其中能繁母牛962頭)。
牛品種與來源:西門塔爾、利木贊、安格斯,主要自繁自養
出欄情況:出欄863頭育肥牛
職工人數:職工20人(其中技術員6人)
主要采用自繁自養模式,建設有現代農業種植、肉牛養殖、糞污有機肥生產、肉牛屠宰、餐飲等環節完善的全產業鏈;飼料主要來源企業種植與加工產生的秸稈和下腳料,同時通過“公司+合作社模式種植采購全株玉米、甘蔗尾葉等作為飼草,整體飼料成本異常低廉。飼料主要采用生物發酵技術進行加工與保存;牛舍全程采用生物墊床養殖為主、育肥后期部分拴養;糞污全部用于生產有機肥,有機肥用于種植和銷售,形成了自己有機肥產品;同時企業建立了屠宰、餐飲等后續產業鏈,基本能夠銷售處理完牛場生產的肉牛。
1.全產業鏈運作,種植、養殖、屠宰、餐飲、有機肥生產等環節完善。飼料原料自給率高,各環節均產生效益,受市場影響較小,企業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整體效益好。
2.企業自己的加工馬蹄渣等下腳料為主要飼料原料幾乎0成本、訂單生產全株玉米綜合成本在430元/噸,收購甘蔗尾葉在180元/噸左右等,飼料成本極低。
3.糞污綜合利用,實現基地種養循環。建設配套有完善的有機肥生產線,生產的有機肥供給自己的種植基地和銷售到周邊種植戶,即增加了有機肥和種植經濟收入,又節約了種植環節成本。
4.自己開展屠宰和餐飲,經濟效益好,企業效益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小。
5.牛群以自繁自養為主,牛來源穩定,疫病風險小,牛種優生產成績好。
6.牛場技術團隊完善,生產成績好,經濟效益高。
7該模式全產業鏈生態種養循環,種植、養殖、有機肥、屠宰、餐飲等每個環節均能產生收益,預估平均每頭出欄肉牛綜合經濟效益在10000元左右。
典型企業:廣西河池市都安縣某公司
養殖場地點:廣西河池市都安縣高嶺鎮龍洲村內東屯
開始養殖時間:2015年
牛群結構數量:存欄800頭(其中能繁母牛560頭)。
牛品種與來源:利木贊、西門塔爾,主要自繁自養
出欄情況:出欄300-400頭育肥牛
職工人數:職工12人(其中技術員4人)
采用全自繁自養模式,建設有集現代農業種植、觀光采摘園、肉牛養殖、糞污有機肥生產、肉牛屠宰加工、餐飲等環節完善的全產業鏈;飼料主要來源企業種植與加工產生的秸稈和下腳料,同時通過“公司+合作社收購秸稈、全株玉米等作為飼草,整體飼料成本低廉。飼料主要采用生物發酵技術進行加工與保存;牛舍全程采用生物墊床養殖為主;糞污部分用于生產有機肥。部分牛糞用于有“葡萄-蚯蚓-有機肥”模式處理成蚯蚓糞肥(在葡萄園養殖蚯蚓)。肥料用于種植和銷售;同時企業建立了觀光、種植、屠宰、加工、餐飲等后續產業鏈,基本能夠銷售處理完牛場生產的肉牛。
1.全產業鏈運作,種植、觀光、養殖、屠宰、加工、餐飲、有機肥生產等環節完善。飼料原料自給率高,各環節均產生效益,受市場影響較小,企業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整體效益好,收益環節多。
2.企業自己種植和觀光園的秸稈、加工下腳料等為主要飼料原料幾乎0成本、合作社收購玉米桿(200元/噸),全株玉米(340元/噸)等等,飼料成本低。
3.糞污綜合利用,實現基地種養循環。建設配套有完善的有機肥生產線,蚯蚓養殖園、種植園、觀光園等,生產的有機肥供給自己的種植基地和銷售到周邊種植戶,即增加了有機肥和種植經濟收入,又節約了種植環節成本。
4.自己開展農業觀光、肉牛屠宰、熟食加工、餐飲,各環節均有收益,且都是自己生產的產品,數量、質量、品質、價格穩定,企業效益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小。
5.牛群以自繁自養為主,牛來源穩定,疫病風險小,牛種優生產成績好。
6.牛場技術團隊完善,生產成績好,經濟效益高。
7該模式全產業鏈生態種養循環,果蔬大米等種植、觀光、養殖、有機肥、屠宰、熟食加工、餐飲等每個環節均能產生收益,預估平均每頭出欄肉牛綜合經濟效益在12000元左右。
典型企業:廣西桂林市雁山區某公司
養殖場地點:桂林市雁山區大埠鄉西頭村
開始養殖時間:2017年
牛群結構數量:存欄1800頭(其中能繁母牛650頭)。
牛品種與來源:西門塔爾、夏洛萊,全自繁自養
出欄情況:出欄750頭育肥牛
職工人數:職工14人(其中技術員6人)
采用全自繁自養模式,建設有集飼料加工、肉牛養殖、糞污有機肥生產、肉牛屠宰、牛肉加工等環節完善的全產業鏈;飼料主要來源為當地羅漢果加工廠的羅漢果渣和漓泉啤酒廠的啤酒渣,飼料成本低,適口性好,數量大;牛舍全程采用生物墊床養殖為主、育肥后期部分拴養;糞污全部用于生產有機肥,有機肥用于銷售,形成了自己有機肥產品;同時企業建立了屠宰、牛肉加工廠等后續產業鏈,基本能夠銷售處理完牛場生產的肉牛。
1.牛場技術團隊完善,精細管理,目標化管理,生產成績好,經濟效益高。
2.全產業鏈運作,飼料加工、養殖、有機肥生產、屠宰、肉類加工等環節完善。飼料原料充足價廉,各環節均產生效益,受市場影響較小,企業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整體效益好。
3.當地飼料原料豐富,運輸成本低。企業收購羅漢果渣在140元/噸,收購啤酒渣在450元/噸左右等,飼料成本低。
4.建設有完善的有機肥生產線,全部用于出售。
5.企業本身開展屠宰和牛肉加工,經濟效益好,企業效益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小。
6.牛群以自繁自養為主,牛來源穩定,疫病風險小,牛種優生產成績好。
7.該自繁自養全產業鏈模式,養殖、有機肥、屠宰、牛肉加工等每個環節均能產生收益,預估平均每頭肉牛綜合經濟效益在5000-7000元左右。
典型企業:廣西桂林市資源縣某公司
養殖場地點:桂林市資源縣車田苗族自治鄉
開始養殖時間:2012年
牛、羊群結構數量:存欄牛1050頭(其中能繁母牛303頭)、存欄羊2000只(其中能繁母羊400只)
牛、羊品種與來源:本地黃牛(虎斑牛)、安格斯、西門塔爾;本地山羊、黑山羊、努比亞,全部自繁自養
出欄情況:2021年出欄360頭育肥牛、1200頭育肥羊。
職工人數:職工31人(其中技術員5人)
采用全自繁自養模式,利用天然草地分區循環放養,進行草地改良,建設有牧草種植、肉牛養殖、糞污有機肥生產、肉牛屠宰、直銷店等環節完善的全產業鏈,打造網紅有機品牌牛肉;飼料主要來源于天然草地,同時種植全株玉米、象草,利用種植基地各種秸稈與果蔬次品等作為飼草,整體飼料成本異常低廉。飼料主要采用生物發酵技術進行加工與保存;牛羊前期以高山草地放牧為主,后期育肥采用生物墊床進行育肥;糞污用于生產有機肥,有機肥用于種植全株玉米和象草;同時企業建立了屠宰、直銷店、網店等后續產業鏈,成為網紅有機產品銷售企業。
1.全產業鏈運作,養殖、有機肥生產、屠宰、直銷店、網店等環節完善。飼料原料自給率高,各環節均產生效益,受市場影響較小,企業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整體效益好。
2.企業租有19000畝天然草地,草地租金極低,自己種植全株玉米和象草,飼料成本極低。
3.糞污綜合利用,實現基地種養循環。生產的有機肥供給自己的種植基地,節約了種植環節成本。
4.自己開展屠宰和加工,打造牛羊肉產品有機品牌,發展訂單農業,經濟效益好,企業效益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小。
5.牛群、羊群以自繁自養為主,牛、羊來源穩定,疫病風險小,牛、羊種優生產成績好。
6.養殖場技術團隊完善,生產成績好,經濟效益高。
7.該模式草地放養全產業鏈,養殖、屠宰、直銷店等每個環節均能產生收益,預估平均每頭肉牛綜合經濟效益在8000元左右,平均每頭肉羊綜合經濟效益在800元左右。
典型企業:廣西桂林市龍勝縣某公司
養殖場地點:龍勝縣馬堤鄉牛頭村上高組
開始養殖時間:2002年
牛群結構數量:存欄牛377頭(其中能繁母牛221頭)
牛品種與來源:本地黃牛,全自繁自養
出欄情況:2021年出欄120頭育肥牛
職工人數:職工9人(其中技術員4人)
采用全自繁自養模式,利用天然草地分區循環放養,進行草地改良,建設有牧草種植、肉牛養殖、糞污有機肥生產、肉牛屠宰等環節完善的全產業鏈;飼料主要來源于天然草地,同時種植象草等作為飼草,整體飼料成本異常低廉。飼料主要采用生物發酵技術進行加工與保存;牛群主要采用高山草地放牧為主,牛舍采用生物墊床模式;糞污用于生產有機肥,有機肥用于種植象草;同時企業建立了屠宰、加工等后續產業鏈,基本能夠銷售處理完養殖場生產的肉牛。
1.全產業鏈運作,養殖、有機肥生產、屠宰等環節完善。飼料原料自給率高,各環節均產生效益,受市場影響較小,企業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整體效益好。
2.企業租有20000畝天然草地,草地租金極低,自己種植象草,飼料成本極低。
3.糞污綜合利用,實現基地種養循環。生產的有機肥供給自己的種植基地,節約了種植環節成本。
4.自己開展屠宰和加工,經濟效益好,企業效益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小。
5.牛群以自繁自養為主,牛來源穩定,疫病風險小。
6.養殖場技術團隊完善,生產成績好,經濟效益高。
7.該模式草地放養全產業鏈,養殖、屠宰等每個環節均能產生收益,預估平均每頭肉牛綜合經濟效益在8000元左右。
典型企業:廣西南寧市賓陽縣某公司
養殖場地點:南寧市賓陽縣新橋鎮大仙村
開始養殖時間:2014年
牛群結構數量:存欄700頭(其中能繁母牛250頭)。
牛品種與來源:夏南牛,和牛,安格斯,全部自繁自養
出欄情況:出欄500頭育肥牛
職工人數:職工14人(其中技術員7人)
采用全自繁自養,建立了飼料收購加工、生態欄舍養殖、屠宰、餐飲等環節的產業鏈模式;飼草來源于收購的玉米稈和甘蔗尾梢,同時大量使用白酒糟,次品紅蘿卜、蓮藕等;以生物墊床生態養殖模式進行養殖;糞污等于與有機肥公司合作,制作成有機肥后出售;同時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產品追溯系統,構建了屠宰加工冷鏈系統,在賓陽和南寧構建了“牧場農匠”的餐飲體驗店,做到了從牛源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1.全產業鏈運作,養殖、屠宰、餐飲等環節完善。各環節均產生效益,整體效益好。
2.飼草來源于本地收購的玉米稈(250-280元/噸)和甘蔗尾梢(230~250元/噸),同時大量使用白酒糟,次品紅蘿卜、蓮藕等飼料成本低。
3. 建立了自己的產品追溯系統,構建了屠宰加工冷鏈系統,在賓陽和南寧構建了“牧場農匠”的餐飲體驗店,做到了從牛源到餐桌的全程追溯。自己開展屠宰和餐飲,經濟效益好,企業效益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小。
4. 牛群以自繁自養為主,牛來源穩定,疫病風險小,牛種優生產成績好。
5.牛場技術團隊完善,應用先進的管理與繁殖技術,生產成績好,經濟效益高。
6. 該模式養殖、有機肥、屠宰、餐飲等每個環節均能產生收益,且餐飲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預估平均每頭出欄肉牛綜合經濟效益在1.5萬-1.8萬元左右。
典型企業:廣西南寧市某專業合作社
養殖場地點: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那旺村馬道嶺
開始養殖時間:2015年
牛群結構數量:存欄430頭(能繁母牛183頭)。
牛品種與來源:西門塔爾與利木贊雜交牛
出欄情況:出欄肥牛86頭、小牛60頭。
職工人數:職工8人(技術員3人)
采用自繁自養生態養殖模式進行養殖;飼草料1/4自己種植,3/4周邊收購,均價控制在300元/噸,飼草主要采用發酵青貯方式進行加工與保存;600斤以上育肥牛采用拴系式飼養,母牛、牛犢和小牛采用舍飼散放式飼養;糞污采用“牛一沼一草”、“牛一沼一果”、“牛一沼一漁”等循環模式。綜合處理糞污。
1.自繁自養,牛來源穩定,健康,養殖育肥效果好。
2.牛棚建設簡單與“牛一沼一草” 、“牛一沼一果”、“牛一沼一漁”等糞污處理模式,整體建設成本低。
3.技術團隊完善,管理精細,疾病防治,肉牛成活率高。
典型案例8:肉牛家庭農場自繁自養飼草種收結合養殖模式
典型企業:廣西南寧市橫州市某養牛場
養殖場地點:橫州市校椅鎮韋村
開始養殖時間:2014年
牛群結構數量:存欄40頭(能繁母牛15頭)。
牛品種與來源:利木贊雜、安格斯雜、夏洛來雜,全部自繁自養。
出欄情況:出欄15頭。
職工人數:職工2人(技術員1人)
采用自繁自養的方式進行養殖;飼料采用自己種植、收購甘蔗梢、甜玉米稈、豆腐渣、酒渣等進行發酵處理保存。每頭肉牛成本5000元左右;牛欄建設自建棚舍,定位欄飼養;糞污收集處理后還田利用。
1.自繁自養,通過與本地黃牛的雜交改良,生長速度快,牛源穩定健康。
2.飼料成本低,采用自種牧草結合發酵的豆腐渣、酒糟、甜玉米桿等發酵飼料喂牛。
文章來源: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